老兵新传——记雪峰山文化研究会会长陈黎明
发布时间:2023-08-18 08:06:02 来源:华声在线

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肖畅 通讯员 谌许业

年轻时,他走出大山,当过兵,下过岗。


【资料图】

后自主创业当“猪倌”,把养猪场变成了上市公司。

年过半百,他卸任高管,重回大山,穿行溪流,踏访古寨,发展乡村旅游。他让雪峰山变成了网红景区,不少游客慕名而来,山民吃上“旅游饭”。

8月16日晚,长沙,记者见到了故事的主人公——雪峰山文化研究会会长陈黎明。已过花甲之年的他,头发花白,坐在酒店靠窗的椅子上,正在为次日举行的雪峰山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准备发言稿。

桌上没有纸和笔,沉思中的陈黎明,时而皱眉,时而点头。“为什么不写下来呢?”记者好奇。

“当兵时手受过伤,再加上这些年工作忙没及时医治,落下肢体三级残疾,抬不了。”见记者惊讶,陈黎明爽朗一笑,将垂放在腿上的双手轻轻挪动,说:“虽然手抬不了,但我脑子能动,脚也利索。”

雪峰山是湖南境内延伸最长、覆盖“四市十县”面积最大的山系。生于斯、长于斯的陈黎明,对雪峰山有份特殊的情感:“这里奇特秀美的自然风光,让我难以忘怀;这里的贫穷落后,更让我难以释怀。”

2014年,从上市企业董事长位置退下来后,陈黎明回到雪峰山,住在山里一间五六平方米,只有一桌、一床、一书架的小木屋,思考如何破解大山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、百姓坐着“金山银山”却受穷的困局。

当年5月的一天,雪峰山火堂屋,陈黎明与当地党员群众围坐一起,从下午至深夜,促膝畅谈家乡发展生态文旅产业的美好愿景。双向奔赴的激情,被点燃。

随即,他注册成立湖南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,采取安排就业、扶植创业、资源入股、参工参建、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,与景区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,走景区带村、“公司+农户”的旅游产业发展路子。

没有技能怎么办?公司组织1000多名景区农民、退伍军人和基层干部,分批赴桂林、千户苗寨等地参观取经。文旅专家与教授被邀请进山,传授旅游知识、开展技能培训。

缺少进山公路,游客被挡在山外,怎么办?陈黎明带头出资,修路架桥、改造古村落、完善水电设施。乡亲们也自愿投工投劳,道路建到哪里,山林田土就让到哪里。

“景区在申报森林公园时,涉及林地10万亩。一夜之间,5000多户山民,二话没说,全都在流转合同上按下了手印,这让我很受感动。”陈黎明介绍,8年多来,公司已在雪峰山区域成功打造2个国家4A级景区、2个国家3A级景区、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2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。

路通了,雪峰山逐渐成了网红景区,游客纷纷慕名而来,每年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,惠及景区近20万百姓。“有的改造自家房屋办起了客栈,有的生产加工农产品当起了掌柜。”陈黎明说,“为当地增加近3000个就业岗位,其中70%是返乡青年,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。”

陈黎明的“登山”之路,并未就此停止。

“过去,雪峰山地区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,如今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新战场。”陈黎明说,“村民钱袋子鼓起来后,新战场的第一仗,就是用文化武装头脑,激发自信,提升精气神。”

雪峰山,既是文化之山,更是非遗之山。

这里居住着包括花瑶在内的侗、苗、土家、回、汉等30多个民族,形成以屈原文化、抗战文化、红色文化、高庙文化、稻作文化、宗祠文化、农耕文化和独具特色的花瑶文化组成的雪峰山文化。

其中,积淀千年且历久弥新的花瑶挑花、巫傩、目连戏、溆浦龙灯舞、花瑶婚俗、呜哇山歌、滩头年画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,是锦绣潇湘乃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。

“但是,长期在此居住的村民,以及许多来此游玩的客人,对这些文化都不甚了解。”陈黎明坦言。

为此,陈黎明牵头成立雪峰山文化研究会,组织150名会员对雪峰山地区文化资源进行调研。通过拍摄制作专题片、出版发行文化专著、举办文化交流活动,大力挖掘和传播雪峰山文化。

建起花瑶挑花等非遗传习所、虎形山花瑶大剧场、崇木凼“讨僚皈”对歌岗等展演场所,虎形山、山背、阳雀坡非遗工坊,穿岩山、崇木凼非遗村落,雁鹅界、龙潭镇、虎形山瑶族乡等非遗集市,充满了烟火气,留住浓浓乡愁。

以聘为艺术顾问、直接帮扶、上岗就业、提供工作场所等形式,支持非遗技艺传承者研习、授业。资助成立12个少数民族民俗文化表演队,在增加表演者经济收入的同时,提升其文化自信。

山背花瑶姑娘步要妹,在非遗传习所学习后,对花瑶挑花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,其挑花作品《青蛙戏水》获国际双联展金奖。

“文化自信,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。”陈黎明说,“我们希望传承好、发扬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,建好乡村、护好绿水青山,让山区百姓生活得更有底气、更有朝气。”

“身体吃得消吗?打算什么时候歇一歇?”记者打趣着问。

陈黎明仰头一笑,说:“‘当一辈子冲锋的战士’,这个目标,不会动摇!”

标签: